时间: 2025-05-02 01:5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3:52
**口轻舌**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话轻浮、不慎重,言语刻、不厚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考虑后果,言语尖酸刻*,缺乏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在文学作品中,**口轻舌*** 常用来描绘那些言辞尖刻、不给人留情面的人物形象,如小说中的反面角色或某些特定情境下的角色行为。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或描述某人的说话方式,提醒对方注意言辞。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讨论沟通技巧和言语影响。
**口轻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言语行为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言语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言语被视为重要的社交工具,讲究“言多必失”和“言必信,行必果”。因此,口轻舌*** 这样的成语体现了对言语行为的规范和期望,强调言语应当慎重、有礼。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言语行为。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说话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人,或者是那些在争论中不择手段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说话过于直接或刻,这时可以使用口轻舌这个成语来描述他们的行为,提醒他们在交流中更加注意言辞。
在创作中,可以将**口轻舌***这个成语融入到对话或描述中,用以塑造角色的性格特点,或者作为情节发展的催化剂。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面带嘲讽或不屑表情的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尖锐、刺耳的言语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harp-tongued”或“cutting remarks”,但每个文化对于言语行为的期望和规范可能有所不同。
**口轻舌** 这个成语在描述言语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表达特定的人际交流问题,也提醒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应当注意言辞的选择和表达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沟通技巧和理解文化背景都是重要的。
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你得福不知,只管~取笑人家。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轻】
(形声。本义:车名)。
轻车。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轻,轻车也。 、 《周礼·车仆》-轻车之萃。谓驰敌致师之车也。 、 《战国策·齐策》-使轻车锐骑冲雍门。
3.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
4. 【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