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7:27
“六禽”一词源自古代,指的是六种常见的家禽,即鸡、鸭、鹅、鸽、鹌鹑和雉。这些动物在古代被广泛饲养,不仅用于食用,也用于祭祀和娱乐。
在文学中,“六禽”可能被用来象征丰富和多样性,或者在描述田园生活时提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传统农业或食品文化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食品科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分类或讨论家禽的养殖和利用。
同义词:家禽、禽类 反义词:野兽、野生动物
“六禽”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当时人们开始驯化和饲养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指代六种常见的家禽——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家禽不仅是食物来源,也与节日和祭祀活动紧密相关。例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其中包括各种家禽。此外,家禽的养殖和利用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农业技术和生活方式。
提到“六禽”,我联想到的是田园生活的宁静和丰富,以及传统节日的温馨和喜庆。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怀旧和传统的情感色彩。
在我的家乡,每年春节都会准备六禽作为节日大餐的一部分。这不仅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对家庭团聚和幸福生活的庆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六禽”:
田园风光好,六禽鸣晨曦。 鸡鸭鹅鸽鹑,共绘丰收图。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田园,鸡鸣鸭叫,鹅群在水中嬉戏,鸽子在空中飞翔,鹌鹑在草丛中觅食,雉鸟在林间穿梭。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生机和和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家禽”或“农场动物”,但具体指代的种类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常见的家禽包括鸡、鸭、鹅和火鸡。
“六禽”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六种常见的家禽,也承载了*古代农业社会的文化和传统。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1.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2.
【禽】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禽,走兽总名。 、 《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名 、 《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 《列子·黄帝》-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 、 《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鴈。凡鸟兽未孕曰禽。”-六禽。 、 《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禽。 、 《三国志·华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 汉·王充《论衡·遭虎》-虎亦诸禽之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