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6:29
敕葬(chì zà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下令举行的葬礼”。在古代,**有权命令为某些重要人物或皇族成员举行特殊的葬礼,这种葬礼通常规模宏大,仪式庄重,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敕葬一词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古代文学作品以及与古代礼仪相关的专业书籍中。在文学作品中,敕葬往往用来描述一个场景或**,强调其庄严和重要性。在口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文化话题时。
同义词:皇葬、御葬(都指下令的葬礼) 反义词**:民葬、普通葬(指一般民众的葬礼,没有特殊仪式和规模)
敕葬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敕”字意为的命令或诏书,“葬”则是埋葬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下令的特殊葬礼。
在**古代社会,敕葬是一种极高的荣誉,通常只授予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官员或皇族成员。这种葬礼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其家族和社会地位的认可。敕葬的仪式往往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敕葬一词给人以庄重、尊贵和哀伤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的宫廷、庄严的仪式和深沉的哀思。在现代,这个词可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敕葬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和等级制度,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对臣子的尊重和哀悼。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敕葬:
金殿深锁梦,玉阶映哀光,
敕葬声中,岁月长。
敕葬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画面:庄严的仪式、华丽的服饰、哀伤的音乐和沉重的氛围。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对敕葬的深刻印象。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皇家葬礼”或“国家葬礼”,用于描述由国家或皇室举行的特殊葬礼。这些词汇虽然在具体细节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逝者的高度尊重和哀悼。
敕葬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特殊的葬礼形式,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
1.
【敕】
(形声。从攴(pū),束声。本义:告诫,嘱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敕,诫也。 、 《虞书》-敕天之命。
【组词】
敕晓、 敕谕天下、 敕戒
2.
【葬】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葬,臧也。 、 《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 、 《荀子·礼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赐钱二百万以葬。 、 晋·干宝《搜神记》-分其汤肉葬之。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卒葬之。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以衣冠葬之。
【组词】
葬堂、 葬式、 葬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