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1:15
“亡赖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那些无赖、不守规矩、品行不端的人。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那些行为放荡、不负责任、甚至可能涉及欺诈或犯罪行为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亡赖子”可能被用来塑造反面角色,增强故事的冲突和张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不良行为或性格特点。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类型的犯罪分子或社会问题。
这些同义词在描述不良行为或品行不端的人时,各有细微差别。例如,“无赖”强调的是不讲道理,而“流氓”则更多指行为粗鲁、不文明。
“亡赖子”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那些不守规矩、品行不端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也有所演变,但其贬义色彩一直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道德和品行的修养,因此“亡赖子”这样的词汇在社会中通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远离不良行为。
这个词汇通常会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厌恶、反感。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不良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行为不端的人,这时“亡赖子”这个词汇就可以用来形容他们的行为。例如,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顾他人感受,我们可能会私下称他为“亡赖子”。
在诗歌中,可以将“亡赖子”这个词汇融入到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中,例如:
街头巷尾,亡赖子横行,
道德沦丧,人心不古。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描绘不良行为的电影或电视剧场景,如街头斗殴、欺诈行为等。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描述不良行为的音乐或声音效果。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语中的“scoundrel”或“rascal”,它们都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的人,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亡赖子”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品行不端的人。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对不良行为的批判。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赖】
(形声。从贝,剌(là)声。本义:得益;赢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赖,赢也。 、 《方言十三》-赖,取也。 、 《国语·周语》。注:“利也。”-先王岂有赖焉。 、 《国语》-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 、 《战国策》-为魏则益,为秦则不赖矣。
【组词】
赖利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