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5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7:27
词汇“亡走”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表达。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亡走”的字面意思是指逃跑或逃离。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在战败或危险情况下的人逃离现场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亡走”可能出现在描述战争、灾难或政治动荡的场景中,用以强调人物的无奈和紧迫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现代汉语中更常见的表达可能是“逃跑”、“逃离”等。
“亡走”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逃跑”等更为通俗的词汇。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在战争频繁的时期,“亡走”可能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生存本能。
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在逆境中不得不放弃家园和亲人的情景。
由于“亡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如果遇到需要描述紧急逃离的场景,可以考虑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加文本的古风感。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亡走”来营造一种历史或古代的氛围,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或灾难现场的画面,人们惊慌失措地逃离。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鼓声、呼喊声和脚步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亡走”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flee”(英语)、“fuir”(法语)等,都表达了逃离的概念。
“亡走”作为一个古风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能够为文本增添一种历史感和文学色彩。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语言的多样性。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