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9:23
冰散瓦解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冰块碎裂、瓦片破碎,比喻事物迅速崩溃或解散。基本含义是指组织、团体、计划等突然或迅速地解体或失败。
冰散瓦解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冰散”和“瓦解”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物体破碎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比喻意义上的崩溃或解散。
在**文化中,冰和瓦都是易碎的物品,因此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坚固但实际上很容易崩溃的事物。在社会动荡或政治变革的背景下,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会增加。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突然和不可逆转的感觉,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恐惧或不安。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冬天冰面破裂的声音,带来一种清脆而震撼的听觉体验。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一个曾经紧密的团队因为某种原因突然解散的情况,或者一个精心策划的项目因为意外情况而失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冬日的湖面,一夜之间冰散瓦解,春的气息悄然而至。”
想象一下冬天的湖面,冰层突然裂开,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就是冰散瓦解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all apart" 或 "collapse",虽然它们没有中文词汇那么形象,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冰散瓦解 这个词汇在描述事物崩溃或解散时非常形象和有力。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专业领域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都有重要意义。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3.
【瓦】
用瓦覆盖;铺瓦。
【引证】
《急就篇》-瓦屋梁。
4.
【解】
兽名。
【引证】
《太玄·难》。注:“獬豸者,直兽也。”-角解豸终。
【组词】
解豸
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引证】
《韩非子》-事私门而完解舍。
【组词】
解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