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7:0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7:05:07
冰期:冰期是指地球历史上***冰川扩展的时期,通常伴随着全球气温的显著下降。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水被冻结在冰川中,导致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加。
“冰期”一词源于拉丁语“glacialis”,意为“与冰有关的”。在地质学中,这个词被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上的***冰川活动时期。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冰期”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细化。
在现代社会,“冰期”常常被用来比喻经济衰退、政治僵局或人际关系的冷淡。例如,媒体可能会用“经济冰期”来形容经济活动的低迷。
“冰期”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冷酷、沉寂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寒冷的气候、荒凉的景观和停滞不前的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冰期”来形容一段长时间的工作停滞期,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像被困在一个寒冷的冰川中,无法前进。
诗歌: 冰期降临,大地沉睡, 万物静默,时光凝结。 冰晶闪烁,星辰黯淡, 心灵深处,寒冷蔓延。
视觉:冰川的图片,冰雪覆盖的山脉,寒冷的蓝色调。 听觉:风雪呼啸的声音,冰块碎裂的声响。
在不同语言中,“冰期”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都是指***的冰川活动时期。例如,在德语中,“冰期”被称为“Eiszeit”。
通过对“冰期”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地质学术语,也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联想。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汇,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