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3:45
“披沙捡金”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基本含义是指从大量的材料或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部分,强调在众多普通或不重要的东西中找出珍贵或重要的东西。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素材的精心挑选和提炼。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在众多选择中做出最佳决策的过程。在专业领域,如数据分析或市场研究,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
同义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益求精 反义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披沙捡金”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形象地描述了淘金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在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比喻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精挑细选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在社会背景中,它反映了人们对于效率和质量的追求,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勤奋、细致和智慧。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复杂和混乱的情况时,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在处理大量信息时要有选择性,不要被无关紧要的细节分散注意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文字的海洋里披沙捡金,寻觅那最璀璨的一颗珍珠。”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沙滩上仔细地筛选沙子,寻找隐藏的金粒。这样的场景可以配以轻柔的海浪声和偶尔的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parating the wheat from the chaff”,意为从谷壳中分离出小麦,比喻从众多事物中区分出有价值的部分。
“披沙捡金”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是一种生活和工作的智慧。在信息过载的今天,学会筛选和提炼信息变得尤为重要。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有目标地、有选择地处理信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沙】
3.
【捡】
(形声。从手,佥(qiān)声。(jiàn)本义:拱手)。
约束。
【引证】
《汉书·黄霸传》-郡事皆以义法令捡式。
【组词】
捡式、 捡点、 捡局、 捡押
4.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