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00
拂袖而起: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甩动衣袖站起来,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愤怒、不满或决心而突然站起来的动作。它强调了动作的突然性和决断性,常用来描述某人在受到刺激或决定采取行动时的反应。
拂袖而起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它与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行为*惯有关。在古代,文人在表达不满或决心时,常常会有拂袖的动作,这个成语因此而形成。
在**传统文化中,拂袖而起常与文人的气节和决断力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在面对不公或需要采取行动时的坚定态度和果断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种决断和坚定的态度。它让人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果断行动,给人以鼓舞和激励。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次会议上看到一位同事因为对某个决策的不满而拂袖而起,愤然离开。这个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拂袖而起,风雷激荡, 英雄气概,千古传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文人在书房中拂袖而起的场景,背景是古朴的书架和文房四宝。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激昂的古筝曲,来增强这种决断和坚定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orm out" 或 "walk out in anger",但这些表达没有拂袖而起这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拂袖而起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动作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气节和决断力,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反应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1.
【拂】
(形声。从手。弗声。本义:拂拭;掸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随击随过,犹拍也。”-拂,过击也。 、 《广雅》-拂,去也。 、 《仪礼·大射仪》。注:“去尘也。”-授弓拂弓。 、 《考工记·弓人》。注:“拂之摩之。”-和弓击摩。 、 《仪礼·既文礼》-商祝拂柩。 、 《仪礼》-主人拂几。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组词】
拂掉、 拂帚、 拂子、 拂须、 拂去桌上的尘土
2.
【袖】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褎、作袖-褎,袂也。 、 《文选·曹子建·乐府》-攘袖见素手。 、 《韩非子》-长袖善舞。
【组词】
袖搭、 袖佉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