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8:49
拂晓:拂晓的字面意思是天快亮的时候,即黎明时分,太阳即将升起但还未完全照亮天空的时刻。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天的开始,特别是在黑暗与光明交替的瞬间。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拂晓常常被用来象征新的开始、希望或转变。例如,在诗歌中,拂晓可能被描绘为希望的象征,或者在小说中,它可能标志着故事情节的转折点。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拂晓可能简单地指代清晨的时间,人们可能会说“我们拂晓时分出发”来表示他们将在天亮前出发。
专业领域:在军事或航海领域,拂晓可能特别重要,因为它是一天中能见度逐渐提高的时刻,对于行动的时机选择有重要影响。
同义词:黎明、破晓、晨曦
反义词:黄昏、傍晚、日暮
词源:拂晓一词源自汉语,由“拂”和“晓”两个字组成。“拂”有轻轻擦过的意思,“晓”指天亮。
演变:在古代文学中,拂晓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象,随着时间的发展,其象征意义逐渐增强,成为文学和艺术中常用的意象。
在许多文化中,拂晓被视为新的一天的开始,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可能性。在一些**或哲学体系中,拂晓也与精神觉醒或重生有关。
拂晓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和希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新鲜空气、鸟鸣和一天的开始,激发人们对新的一天的期待和积极情绪。
个人经历中,拂晓可能与特别的记忆相关,比如一次清晨的旅行或特别的日出观赏经历,这些记忆往往因为拂晓的特殊时刻而显得更加珍贵和难忘。
在诗歌中,拂晓可以被描绘为:
在拂晓的微光中,
世界轻轻地醒来,
带着希望的气息,
迎接新的一天的挑战。
拂晓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天边渐渐亮起的橙红色,以及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听觉上,可能是清晨的鸟鸣或远处传来的晨钟。
在不同语言中,拂晓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象征意义和使用情境往往相似。例如,英语中的“dawn”和法语中的“aube”都指代黎明时分。
拂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还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拂晓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拂】
(形声。从手。弗声。本义:拂拭;掸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随击随过,犹拍也。”-拂,过击也。 、 《广雅》-拂,去也。 、 《仪礼·大射仪》。注:“去尘也。”-授弓拂弓。 、 《考工记·弓人》。注:“拂之摩之。”-和弓击摩。 、 《仪礼·既文礼》-商祝拂柩。 、 《仪礼》-主人拂几。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组词】
拂掉、 拂帚、 拂子、 拂须、 拂去桌上的尘土
2.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