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4:34
词汇“丛秽”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丛”通常指聚集、丛生的意思,而“秽”则指污秽、不洁或不良的事物。因此,“丛秽”可以理解为指聚集的污秽或不良事物。
由于“丛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但从字面上看,“丛”和“秽”都是古代汉语中就存在的词汇,组合起来可能是在描述特定环境或状态时形成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丛秽”可能与道德败坏、社会堕落等负面概念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环境污染或社会问题。
由于“丛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丛秽之地,灵魂如同被囚,渴望一缕清风,吹散这无尽的污浊。”
由于“丛秽”是一个中文词汇,其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filth”或“corruption”。
“丛秽”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形象地描述一种聚集的污秽或不良状态,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描述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丛】
(会意。从丵,取声。“丵”(zhuó),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丛,聚也。 、 《周礼·大司徒》-其植物宜丛物。 、 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组词】
丛物、 丛灌、 丛丛、 丛育、 丛毛、 丛森、 丛薄
2.
【秽】
(形声。从禾,岁声。本义:荒废;长满野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 、 《荀子·王霸》-涂薉则塞。 、 《荀子·大略》-国之薉孽也。 、 《考工记·总目》注-粤地涂泥多草薉。 、 《文选·班固·西都》-并稻潜秽。 、 《荀子·富国》-民贫,则田瘠以秽。
【组词】
秽草、 秽荒、 秽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