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3:05
词汇“[丛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丛”通常指聚集在一起的植物,如“丛林”、“草丛”等,而“物”则泛指物品或事物。因此,“丛物”可能指的是聚集在一起的物品或事物。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解释。
由于“丛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或描述一种场景,例如描述一个废弃的房间里堆满了杂乱的物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丛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
同义词:堆、堆积、杂乱、杂货 反义词:整齐、有序、空旷
由于“丛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可能是由“丛”和“物”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描述聚集在一起的物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丛物”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或者是一种被忽视和遗忘的状态。
“丛物”可能给人带来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也可能联想到被遗忘或忽视的物品。这种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整理和秩序的思考。
由于“丛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过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岁月的角落,丛物静静躺,
每一物,都有它的故事和哀伤。
“丛物”可能让人联想到堆满杂物的房间,或者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景象。视觉上可能是一种杂乱无章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寂静中的微弱声响。
由于“丛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没有直接的比较对象。
“丛物”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杂乱无章状态的可能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描述世界,尽管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较少使用。
1.
【丛】
(会意。从丵,取声。“丵”(zhuó),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丛,聚也。 、 《周礼·大司徒》-其植物宜丛物。 、 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组词】
丛物、 丛灌、 丛丛、 丛育、 丛毛、 丛森、 丛薄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