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0:35
崩损(bēng sǔn)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崩”和“损”。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外力或内部原因而破裂、损坏。基本含义是指物体结构或完整性的破坏,通常涉及物理上的损伤或功能上的衰退。
“崩”字古已有之,原指山体崩塌,后来泛指一切物体的破裂。“损”字则指减少、损害。两者结合,形成了“崩损”这一词汇,专门用来描述物体的损坏状态。
在中国文化中,“崩损”常与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等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灾害的防范意识。
“崩损”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破坏、损失和不可逆的损害。在心理上,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脆弱性和安全感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物品崩损的情况,如手机屏幕破裂,这需要我们及时处理和修复,以恢复其功能。
在诗歌中,可以将“崩损”用于比喻,如“心灵的壁垒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崩损”,以此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崩溃。
在英语中,“崩损”可以对应为“breakdown”或“damage”,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用法上可能有所不同。
“崩损”是一个描述物体损坏的词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在文学和心理层面也有广泛的比喻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在不同语境中准确表达和理解相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