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9:40
半痴不颠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半痴半颠”,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有些疯癫,但又不完全失去理智,处于一种介于正常与疯狂之间的状态。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那些行为古怪、不合常理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半痴不颠 常用来描绘那些性格古怪、行为异常的角色,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深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那些日常行为有些出格的人,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精神状态或行为模式。
同义词:疯疯癫癫、神经兮兮、古怪、怪异 反义词:正常、理智、清醒、稳重
半痴不颠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口头语汇逐渐形成的。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行为异常的人往往持有一定的偏见和排斥,因此半痴不颠** 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常带有负面色彩。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对个性和多样性的包容,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更加中性或带有幽默感。
半痴不颠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好奇和轻微的担忧。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行为古怪但又不失可爱的人,有时也可能是创造力的体现。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总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被大家戏称为“半痴不颠”,但他的这种特质也为团队带来了不少乐趣和创新的想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漫步在城市的边缘,
半痴不颠,笑看人间。
心中的火焰,不灭不减,
在疯狂与理智间,寻找着平衡点。
半痴不颠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些电影中的角色,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疯帽子,他的形象和行为都带有一定的“半痴不颠”特质,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和听觉印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half-crazy" 或 "a bit off",但这些表达没有半痴不颠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半痴不颠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状态,还反映了社会对这类行为的看法和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1.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2.
【痴】
(形声。从疒(chuáng),疑声。本义:不聪慧;迟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癡,不慧也。字俗作痴。
【组词】
痴哑、 痴呆呆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颠】
(形声。从页(xié),真声。本义: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颠,顶也。 、 《国语·齐语》-班序颠毛。 、 《后汉书·蔡邕传》-诲于华颠胡老。
【组词】
颠毛、 颠顶、 颠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