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4:02
“土团”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由泥土或土壤构成的团块。它可以是自然形成的,比如在河岸或田野中,也可以是人工制作的,比如儿童玩耍时捏成的泥团。
在文学作品中,“土团”可能被用来象征朴素、自然或原始的生活状态。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物的粗糙或不精致。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农业学中,“土团”可能指的是土壤结构中的一个单位,用于分析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团”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土”和“团”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词汇也有出现,但其使用频率和现代相比可能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泥土常被赋予生命和生育的象征意义。因此,“土团”可能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视为生命力的象征。
“土团”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朴素和自然。它让我联想到童年时在户外玩耍的快乐时光,以及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在我小时候,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在田野里捏土团,制作各种小动物和物品,那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乐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土团”:
在春日的田野上,
孩子们的笑声如风铃般清脆,
手中的土团,
是大地赋予的最纯真的玩具。
看到“土团”,我可能会联想到泥土的质感和颜色,以及捏土时那种沙沙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ud ball”或“clay lump”,它们在表达上与“土团”相似,但在文化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土团”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它蕴含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保持对自然和简单事物的欣赏和尊重。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团】
(形声。从囗(wéi),专声。本义: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团,圆也。 、 《文选·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组词】
团扇、 团领、 团栾、 团茅、 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