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9:00
土匪:指在乡村或偏远地区活动的非法武装团体,通常以抢劫、勒索、绑架等犯罪行为为生。这个词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那些无视法律、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的犯罪分子。
“土匪”一词源于**古代,最初指的是地方上的非法武装团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那些在乡村或偏远地区活动的犯罪分子的通用词汇。
在**文化中,土匪常常与民间英雄形象相结合,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这些故事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对正义和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官府腐败的问题。
提到土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暴力、危险和不法行为。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在现实生活中,土匪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那些进行非法活动的人或团体。例如,新闻报道中经常提到警方打击土匪团伙的行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土匪的形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原始而野性的美感:
山林深处,土匪的旗帜飘扬, 野性的呼唤,回荡在峡谷间。
在英语中,“土匪”可以对应为“bandit”或“outlaw”。这些词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但“bandit”更侧重于抢劫和暴力行为,而“outlaw”则更多指被法律排斥的人。
通过对“土匪”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含义和影响。这个词不仅代表了非法和暴力,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反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匪】
(形声。从匚(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盛币帛以匪,其器椭方。-匪,器似竹筐。 、 《周礼·肆师》-共设匪瓮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