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1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14:15
急行军:字面意思是指快速行进的军事行动,通常在时间紧迫或需要迅速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基本含义是指在短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行进,以达到某种战略目的。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急行军”常用来形容紧张激烈的情节推进,如战争小说中的快速行军场景。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急行军”可以比喻为快速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如“我们今天得急行军,把项目赶出来。” 专业领域:在军事领域,“急行军”是一个专业术语,指代具体的军事行动。
同义词:
反义词:
“急行军”一词源于军事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用以形容快速、紧张的活动或进程。
在军事文化中,“急行军”象征着纪律、速度和效率,是军队训练和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被用来比喻现代生活中的快节奏和高效率。
“急行军”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紧迫感,联想可能包括战争、竞争、追赶时间等。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次“急行军”式的项目,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那种紧迫感和团队协作的经历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将“急行军”比喻为时间的流逝:
时光如急行军,
匆匆掠过岁月的田野,
不留痕迹,只留下回忆的足迹。
视觉联想:想象一群士兵在夜幕下快速行进的场景,月光下的影子拉长,步伐坚定而迅速。 听觉联想:可以联想到军靴踏在地面上整齐的脚步声,以及指挥官的口令声。
在英语中,“急行军”可以对应为“forced march”或“rapid march”,在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代表着快速和紧迫。
“急行军”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形容快速、紧张的活动。它体现了人类对时间效率的追求和对紧迫感的认知。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1.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3.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