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8:49
攀今吊古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攀谈现在,怀念过去”。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交谈中喜欢提及过去的事情,或者在现代语境中回忆和怀念旧时光。
在文学作品中,攀今吊古 常用于描绘人物的怀旧情绪,或者在叙述中穿插对过去的回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人总是喜欢谈论过去的事情,有时带有贬义,暗示这个人可能过于沉溺于过去,不愿意面对现实。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文化遗产时。
同义词:怀旧、忆往昔、缅怀过去 反义词:展望未来、面向未来、前瞻性
攀今吊古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攀”和“吊”两个动词组成,分别指向现在和过去。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攀今吊古** 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珍视。在社会变迁快速的时代,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担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怀旧。它让我联想到家庭聚会中长辈们讲述的往事,以及那些被时间冲淡但依然珍贵的记忆。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听到长辈们在家庭聚会时攀今吊古,分享他们年轻时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让我对家族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攀今吊古话当年,
岁月如歌梦已远。
旧时光影心中驻,
一缕情怀永不散。
攀今吊古 让我联想到老照片、旧唱片和悠扬的怀旧音乐,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stalgia”或“long for the past”,但这些表达没有攀今吊古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
攀今吊古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帮助我们理解和珍视过去,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词汇量,增强我的文化素养。
更兼他腹中全无滴墨,纸上难成片语,偏好~,卖弄才学。
1.
【攀】
(形声。从手,樊声。本义:拉,牵)。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攀,引也。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右手攀右趾。
【组词】
攀恋、 攀辕
2.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3.
【吊】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 《礼记·曲礼》-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 、 贾谊《吊屈原赋》-敬吊先生。
【组词】
吊纸、 吊问、 吊死、 吊祠
4.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