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7:41
功臣 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某一事业或**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因其努力和成就而被社会或集体认可和尊敬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功臣”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某人在某项任务或活动中做出显著贡献的赞赏。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或科技,这个词用于表彰那些在各自领域内取得重大成就的个人或团队。
同义词中,“英雄”强调的是超越常人的英勇行为,而“功臣”更侧重于对集体或社会的实际贡献。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功臣”完全相反的负面形象。
“功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文化中,“功臣”常常与忠诚、勇敢和智慧等正面品质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用于表彰那些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
“功臣”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荣誉、尊重和感激。它激发人们对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敬意和赞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表彰大会上听到“功臣”这个词,用以表彰那些在特定项目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见证了你的功臣,岁月铭记了你的辉煌。”
视觉上,“功臣”可能让人联想到颁奖典礼上的荣誉勋章或奖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颁奖时的庄严音乐和掌声。
在英语中,“功臣”可以对应为“hero”或“contributor”,但“hero”更偏向于英雄形象,而“contributor”则更侧重于贡献者。
“功臣”这个词在语言中承载着对个人或集体贡献的认可和尊重,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表达的权威性和感染力。
1.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2.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