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3:25
干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因失去水分或凝固剂的作用而变得坚硬或固态。在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干固通常指的是材料硬化或固化的过程。
“干固”一词在中文中由“干”和“固”两个字组成,其中“干”指的是干燥或失去水分,“固”指的是坚固或固态。这个词的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使用。
在某些文化中,干固可能与持久性和稳定性联系在一起,如在建筑中使用干固的材料象征着坚固和耐久。
“干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坚硬、不可改变的状态,有时也带有负面情感,如僵化或失去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油漆或胶水干固的情况,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工作。
在诗歌中,可以将“干固”用来形容时间的无情,如:
岁月如刀,刻下深深的痕,
情感干固,不再流动。
看到“干固”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干燥的土地或硬化的水泥,听觉上可能会想到风吹过干燥表面的声音。
在英语中,“干固”可以对应为“dry up”或“harden”,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这个概念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干固”这个词在描述物质状态变化时非常有用,它不仅适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也可以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了解这个词的多种用法和含义,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固】
(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固,四塞也。 、 《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亦孔之固。 、 《左传·成公十六年》-脩陈固列。 、 《楚辞·招魂》-弱颜固植。 、 《吕氏春秋·达郁》-筋骨欲其固也。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 《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
【组词】
固项、 固阴、 固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