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3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35:55
“攻心”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攻击或影响对方的心理或情感。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策略或手段,旨在通过心理战术来影响或改变对方的思想、情感或行为。
在文学中,“攻心”常用于描述角色的心理斗争或策略,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用计“攻心”使敌方将领投降。 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他的话攻心了”,意味着某人的言论触动了听者的心弦或情感。 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营销学,“攻心”可能指代一种心理干预或营销策略,旨在通过情感共鸣来影响目标群体。
同义词:
反义词:
“攻心”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军事策略中,指通过心理战术来瓦解敌人的士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扩展到文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在**文化中,“攻心”常与智慧和策略联系在一起,如《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攻心为上”。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谈判、心理治疗等领域。
“攻心”一词给人以深邃、策略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智谋和心理斗争。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权力、控制和影响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某人的言论或行为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内心,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攻心”了。例如,一位老师的话可能让学生深受启发,改变了他们的学*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话语如箭,攻心于无形,穿透了岁月的迷雾,直抵灵魂的深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在暗中策划,眼神深邃,仿佛在攻心于无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低沉的背景音乐,营造一种深邃、策略性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sychological warfare”或“mind games”,它们都强调通过心理手段来影响对方。
“攻心”是一个富有策略性和深度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和思维策略上更加丰富和深入。
1.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