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3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38:49
“作践”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糟蹋、损坏或不珍惜某物。在更广义的语境中,它可以指对人的尊严、价值或情感的贬低和伤害。
“作践”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作”有制造、进行的意思,“践”则有踩踏、破坏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伤害。
在**文化中,“作践”常常与道德教育相关,强调尊重他人和物品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避免作践他人是基本的礼貌和道德准则。
“作践”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伤害和破坏。它可能引发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或对受害者的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朋友因为被作践而感到沮丧和无助。这让我更加意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作践”:
在无情的岁月里,
我们不应作践彼此的心灵,
让爱与尊重,
成为我们共同的誓言。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破坏一朵美丽的花,这可以象征“作践”。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愤怒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英语中,“作践”可以对应“degrade”或“belittle”,虽然这些词在细微的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贬低和伤害的意思。
“作践”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破坏,还涉及情感和道德层面的伤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爱护。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践】
(形声。从足,戋(jiān)声。本义:踩,践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践,履也。 、 《书大传》-践之者,籍之也。 、 《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 《礼记·曲礼上》-大夫、士入君门不践阈。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鸟兽践啄。
【组词】
践踹、 践冰、 践阼、 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