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9:42
居民身份证是指由国家政府发放给其居民的一种身份识别证件,通常包含持有者的姓名、照片、出生日期、性别、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在**,居民身份证是法定的身份证明文件,用于证明个人身份,办理各种社会事务,如就业、教育、医疗、金融交易等。
在文学作品中,居民身份证可能被用作象征个人身份或社会地位的符号。在口语交流中,它通常是提及个人身份验证时的常用词汇。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公安、金融等,居民身份证是重要的工作工具,用于身份核实和记录。
同义词:身份证明、身份证件、身份卡 反义词:无(居民身份证是特定的法律文件,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居民身份证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随着国家对人口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发展。在**,居民身份证制度始于1984年,经过多次改进和标准化,形成了现在的形式。
在**,居民身份证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石。它体现了国家对公民身份的确认和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居民身份证可能让人联想到个人隐私、安全感和归属感。它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行动的“通行证”,缺乏它可能会带来不便和焦虑。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身份证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我在办理护照时,必须提供我的居民身份证作为身份验证。
在诗歌中,居民身份证可以被用作隐喻,代表个人的身份和存在:
在这张小小的卡片上, 记录着我所有的故事, 从出生到成长, 它是我的影子,我的证明。
看到居民身份证,可能会联想到官方的蓝色背景和标准化的字体。听到相关词汇,可能会让人想到机械的读卡声音或警方的广播。
在不同国家,身份证明的形式和名称各异,如美国的驾照和社保卡,日本的My Number卡等。每种形式都反映了其国家的法律和社会管理特点。
居民身份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证明,也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秩序的体现。在学*语言和理解文化时,了解这一词汇的深层含义和应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
1.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3.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4. 【份】 (形声。从人,分声。同“彬”。①(bīn)本义:文质兼备的样子 ②量词。用于计数或搭配成组的东西)。
5.
【证】
谏正。
【引证】
《说文》-证,谏也。从言,正声。 、 《战国策·齐策》。高诱注:“证,谏也。”-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
【组词】
证谏
病症。 同: 症
【引证】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