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8:13
“居正”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坚守正道,保持正直的品性。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居”(居住、处于)和“正”(正直、正确),结合起来意味着一个人在行为和思想上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道德标准。
在文学作品中,“居正”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高尚品质,如忠诚、正直、不屈不挠。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单独使用,但相关的概念如“做人要正直”等表达方式则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尤其是在法律和道德伦理的讨论中,“居正”可能会被用来强调遵守规则和原则的重要性。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道德品质的正反两面时有所不同,但都与“居正”的核心意义相关联。
“居正”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居”和“正”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并且各自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正”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道德品质,特别是在强调个人品行和公共生活中的正直时。
在**传统文化中,“居正”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被用来强调法治精神和公民道德的重要性。
“居正”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诚实、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坚持正确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坚持原则的情况,比如在工作中拒绝不正当的要求,这时“居正”的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居正之心,如明镜高悬,不染尘埃。”
想象一位身着古装的正直官员,面容严肃,手持法典,这样的形象可以很好地体现“居正”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upright”或“integrity”,它们都强调了诚实和正直的品质。
“居正”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道德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个人品行的追求,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中华文化的精髓。
1.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