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4:21
外出血 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是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到身体外部的情况。这通常是由于血管破裂或损伤导致的,血液流出到皮肤表面、黏膜或其他体腔中。
外出血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外”和“出血”两个词组成。在医学术语中,它一直保持其基本含义,用于描述血液流出体外的现象。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外出血可能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一些文化中,它可能与危险、痛苦或牺牲相关联。
外出血通常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和担忧,因为它与疼痛、伤害和潜在的生命危险相关。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紧急医疗情况和救援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外出血可能发生在意外受伤或手术后。及时处理和止血是关键,以防止进一步的并发症。
在诗歌中,外出血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鲜红的血液,从伤口中流出, 如同生命的时钟,滴答作响。
在不同语言中,外出血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在英语中,它可能被描述为“external bleeding”。
外出血作为一个医学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在描述受伤和医疗情况时非常重要。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紧急医疗情况。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3.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