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4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46:47
外功:在武术领域中,“外功”指的是通过特定的身体训练和技巧练*来增强身体力量、灵活性和耐力的武术技能。与“内功”(注重呼吸、冥想和内在能量的培养)相对,外功更侧重于外在的身体表现和技巧的熟练度。
“外功”一词源自**武术的传统术语,随着武术的发展和传播,这一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体育、表演艺术等。
在**文化中,外功与内功的区分体现了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强调外在表现与内在修养的和谐统一。在社会背景中,外功的训练也象征着勤奋、毅力和对技艺的追求。
外功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敬畏和赞叹,联想上可能与力量、速度、精准和美感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外功的概念可以启发我们在任何技能学*中注重实践和外在表现的训练。
在诗歌中,可以将外功比喻为人生奋斗的技艺:“岁月如刀,磨砺我外功,每一招每一式,皆是生命的华章。”
视觉上,外功可能让人联想到武术表演中的动作美感,听觉上则可能是拳风呼啸或脚步声的节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physical prowess”或“athletic skill”,但这些词汇并不像“外功”那样蕴含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
外功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武术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概念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启发我们在技能学和实践中追求外在表现与内在修养的平衡。通过对“外功”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并在个人表达和创作中灵活运用。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