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5:13
“外军”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外国军队,即不属于本国武装力量的军队。在军事和国际关系领域,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区分本国军队和外国军队,特别是在讨论军事合作、冲突、演习或情报分析时。
在不同的语境下,“外军”的使用有所不同:
“外军”这个词汇的词源相对直接,由“外”和“军”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外国的”和“军队”。在历史上,随着国际关系和军事交流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增多,并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一个常用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外军”可能带有特定的政治或情感色彩。例如,在讨论历史上的侵略战争时,提到“外军”可能会引起民族主义情绪或对历史的反思。
提到“外军”,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战争、冲突、国家安全等话题的联想,这些联想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紧张、警惕或好奇。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观看军事新闻、阅读历史书籍或在讨论国际政治时遇到“外军”这个词汇。例如,在观看有关国际军事演习的新闻报道时,可能会听到这个词汇的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外军的铁蹄踏过荒原,历史的尘埃在风中飘散。”
提到“外军”,可能会联想到军事演习的画面、军队的行进声或战争电影中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外军”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可能是“foreign military”或“enemy forces”。
“外军”这个词汇在军事和国际关系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区分本国和外国的军事力量,还涉及到国家安全、国际合作和冲突等多个方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深入了解相关领域至关重要。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