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5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54:24
“咬得菜根”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能够吃下菜的根部,通常指的是菜根部分较为坚硬或味道较为苦涩。基本含义是指能够忍受艰苦、困难的生活条件或环境,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咬得菜根”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坚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能够忍受生活中的艰辛。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个体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同义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逆境求生 反义词:娇生惯养、畏首畏尾、不堪一击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吃苦耐劳”更强调对艰苦工作的承受能力,而“坚韧不拔”则强调在困难面前的坚持和不动摇。
“咬得菜根”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对菜根的食用行为。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成为形容人坚韧品质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咬得菜根”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这种价值观在社会中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强调勤劳和节俭的传统美德中。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鼓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人们,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尊敬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教学中始终坚持高标准,即使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也能咬得菜根,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咬得菜根,不畏风霜,心怀希望,终见阳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画面,背景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坚定、旋律激励人心的音乐,如《We Will Rock You》。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ugh it out”或“grin and bear i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在困难面前坚持下去的意思。
“咬得菜根”这个词汇不仅是对物质条件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应该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无别异,看将桃叶与君同。
1.
【咬】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食货志》引汉·贾谊《论积贮疏》-易子而咬。
【组词】
咬姜呷醋、 咬牙关、 咬瓦、 咬定牙根、 咬钉嚼铁
2.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3.
【菜】
(形声。采声。上古时期,菜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到了中古以后,菜就包括内类、蛋 类及其熟食在内了。本义:蔬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 《礼记·学记》。注:“芹藻之属。”-皮弁祭菜。 、 《礼记·月令》-习舞释菜。 、 《仪礼·士昏礼》-乃奠菜。 、 《荀子·富国》-古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
【组词】
种菜;干菜、 菜食
4.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