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0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00:43
“以手加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指触碰额头。这个动作通常表示惊讶、赞叹、思考或表示敬意。基本含义是在特定情境下表达某种情感或态度。
“以手加额”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在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文化传承中仍保留其地位。
在**传统文化中,以手加额的动作常与尊敬、赞叹或深思联系在一起。这种行为在古代文人或士大夫中较为常见,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情感联想。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形象,以及他们在面对重大**或深刻思考时的姿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观看历史剧时注意到演员使用这个动作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这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以手加额,思绪如潮,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代文人在书房中,以手加额,陷入深思的情景。音乐上,可以选择古筝或古琴的音乐,营造一种古典和深沉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动作可能是用手托腮或抚摸下巴,表示思考或沉思。
“以手加额”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并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国人见庄公母子同归,无不~,称庄公之孝。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加】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加,语相增加也。 、 《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 、 《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 《左传·庄公十年》-弗敢加也。
【组词】
加叶添枝、 加诸、 加诬
4.
【额】
(形声。从页(xié),客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额头,脑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頟,颡也。从页,各声。字亦作额。 、 《汉书·卫青传》-封说为龙頟侯。 、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龙额。
【组词】
额颅、 额颅盖、 额花、 额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