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4:32
“举手加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举起手来触摸额头。这个动作通常表示惊讶、赞叹或敬佩。基本含义是在某种情感或心理状态下的一种身体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举手加额”常用来形容人物对某件事情感到非常惊讶或赞叹。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惊讶或赞叹的情感。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适用,除非是在讨论情感表达或身体语言的语境中。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惊讶或不惊讶的情感时有所不同,但都与“举手加额”有一定的关联。
“举手加额”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古代人们在特定情感状态下的自然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成为表达惊讶和赞叹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举手加额”常被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评价。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表达对他人的敬佩和赞赏。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令人惊叹的事物时的自然反应。这种情感反应有助于我在表达惊讶和赞叹时选择合适的词汇。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观看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时,我看到许多观众在听到某位音乐家的演奏后,都不禁举手加额,表达他们的赞叹之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闪烁,夜空如画,
举手加额,赞叹这无边的美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看到壮观的自然景观时,举手加额的情景。结合音乐,可以想象在听到一首令人震撼的乐曲时,人们举手加额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unned”或“amazed”,但这些词汇没有“举手加额”这样具体的身体动作含义。
“举手加额”这个成语在表达惊讶和赞叹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情感,还包含了具体的身体动作。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加】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加,语相增加也。 、 《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 、 《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 《左传·庄公十年》-弗敢加也。
【组词】
加叶添枝、 加诸、 加诬
4.
【额】
(形声。从页(xié),客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额头,脑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頟,颡也。从页,各声。字亦作额。 、 《汉书·卫青传》-封说为龙頟侯。 、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龙额。
【组词】
额颅、 额颅盖、 额花、 额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