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3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35:10
“抱玉握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怀抱着美玉,手中握着珍珠。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拥有珍贵的才能或品质,或者比喻人拥有宝贵的资源或财富。
在文学作品中,“抱玉握珠”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高尚品质或非凡才能,如诗文中描述的君子或贤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夸赞某人拥有难得的技能或知识。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拥有宝贵人才或资源。
“抱玉握珠”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推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领域,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玉和珍珠都是象征高贵和纯洁的物品。因此,“抱玉握珠”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常用来赞美和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和高尚的品质。
这个成语给人以高贵、纯洁和珍贵的联想,使用时往往能激发听者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或者在教育孩子时,鼓励他们追求知识和品德的卓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抱玉握珠的少年,心中藏着星辰大海,梦想照亮了前行的路。”
想象一位古代文人,身着长袍,手持书卷,怀中抱着一块美玉,手中握着一颗珍珠,这样的画面给人以古典、高雅的视觉感受。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拥有金钥匙”(having the golden key),意味着拥有通往成功或知识的特殊途径。
“抱玉握珠”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对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真博学,经天纬地实奇英。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3.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4.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