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0:45
“抱椠怀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怀抱着书写工具,即椠(古代书写用的木板)和铅(古代书写用的铅笔)。这个成语比喻勤奋学*或随时准备写作。
在文学作品中,“抱椠怀铅”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勤奋好学,随时准备记录灵感或创作。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或文学讨论的语境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抱椠怀铅”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的书写惯。在古代,文人常用木板(椠)和铅笔(铅)进行书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一个比喻,用来形容勤奋学和随时准备写作的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学和不断创作被视为文人的重要品质。因此,“抱椠怀铅”这个成语在文学和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鼓励人们保持学*的热情和创作的积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勤奋和专注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埋头苦读的情景。它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创作的热爱。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常常感到自己需要像“抱椠怀铅”那样,随时准备记录新的想法和知识。这个成语提醒我保持学的热情,不断积累和创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抱椠怀铅夜未央,
笔耕不辍映月光。
书卷多情伴我行,
字字珠玑映心房。
想象一个古代文人在昏黄的灯光下,手持木板和铅笔,专注地书写着。这个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感觉,仿佛能听到笔尖在木板上划过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ways ready to write”或“constantly writing”,但这些表达缺乏“抱椠怀铅”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历史感。
“抱椠怀铅”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是*传统文化中勤奋学和不断创作精神的体现。它在文学和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激励人们保持学的热情和创作的积极性。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学*和创作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然且抱椠怀铅,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椠】
(形声。从木,斩声。本义:书板,古代削木为牍,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叫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椠,牍朴也。从木,斩声。谓未书之版长三尺,其小者曰札曰牒。 、 《西京杂记》-怀铅握椠。
【组词】
椠工、 椠刻、 椠匠
3.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
4.
【铅】
遵循,因袭。 同: 沿
【引证】
《荀子·礼论》。杨??注:“铅与沿同,循也。”-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