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9:46
词汇“三珠符”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三珠符”的分析:
“三珠符”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由三个珠子组成的符咒或象征物。在中文里,“三”常常象征完整或吉祥,而“珠”通常指珍珠或类似的圆形宝石,“符”则可能指符咒或象征性的物品。
由于“三珠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中出现,作为某种象征或魔法物品的描述。
“三珠符”的词源不明确,可能来源于古代的符咒文化或民间信仰。其历史演变和在语言中的变化缺乏详细记录。
在文化中,符咒和象征物常常与信仰、民间传说和风水相关。三珠符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对于一些人来说,三珠符可能唤起神秘和古老的联想,带来一种对未知和超自然的好奇和敬畏。
由于“三珠符”的罕见性,个人应用的例子不多。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活动或艺术创作中有所体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三珠符闪烁,引领迷途的灵魂归家。”
结合图片,三珠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符咒,带有神秘的图案和符号。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古老的咒语或吟唱。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象征物可能被称为不同的名称,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护身符或符咒。
“三珠符”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意义和使用范围有限。在学*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多样性和文化深度的认识。在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可以丰富语言的运用。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
3.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
1. 【三珠】 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