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7:16
告首: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向官方或有关方面报告某人的犯罪行为或秘密,即告发或揭发。它强调的是主动向权威机构提供信息,以便对某人进行调查或惩罚。
在文学作品中,“告首”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为了个人利益或正义而揭露另一个角色的秘密或罪行。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向警察或学校管理人员报告违规行为的情况。在法律专业领域,“告首”可能特指举报犯罪行为的行为。
同义词:揭发、举报、告发 反义词:隐瞒、包庇、掩盖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动机。例如,“揭发”可能更侧重于揭示真相,而“告发”可能更侧重于向权威机构报告。
“告首”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告”意为告诉,“首”意为头,引申为首要的、重要的。在古代,告首常常与法律和道德责任相关联,是一种社会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告首有时被视为一种正义行为,尤其是在揭露腐败和不公时。然而,它也可能带来社会压力和道德困境,因为告首者可能会面临报复或社会排斥。
“告首”这个词可能引起复杂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信任的背叛和道德的选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气、正义感,也可能让人感到恐惧和不安。
在现实生活中,告首可能涉及到职场伦理、家庭秘密或社会正义等问题。个人在决定是否告首时,需要权衡利弊和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将“告首”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勇气和正义,或者在故事中作为一个转折点,推动情节发展。
视觉上,“告首”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警察局或举报箱等场景。听觉上,可能与警笛声、法庭宣判声等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告首的概念和接受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告首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个人隐私和忠诚。
“告首”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和文化含义的词汇,它涉及到道德选择、社会责任和个人安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复杂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