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44
叛离:指背离原来的组织、团体、信仰或立场,转而支持对立的一方或采取相反的行动。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色彩,暗示着不忠、背叛或变节。
“叛离”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叛”和“离”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叛意味着反叛,离意味着离开,合起来即指背离原来的立场或团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背叛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叛离”都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强调忠诚和团结的社会中。例如,在军事文化中,叛离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
“叛离”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背叛、失望和信任的破裂。它可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愤怒、悲伤或恐惧。
在现实生活中,“叛离”可能发生在朋友之间,当一个人突然改变立场或行为,导致关系破裂。例如,一个朋友可能因为某种原因突然不再支持你的决定,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叛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叛离”来描绘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在忠诚与背叛之间,
我的心如同战场,
每一次叛离,
都是灵魂的撕裂。
在不同语言中,“叛离”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通常相似。例如,英语中的“defection”和“betrayal”,法语中的“défection”和“trahison”,都表达了类似的背叛概念。
“叛离”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离开,还涉及情感和道德层面的背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色彩对于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分析和多角度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个词汇。
1.
【叛】
(形声。从反,半声。本义:背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叛,乱也。 、 《楚辞·逢纷》-信中涂而叛之。 、 《左传释例》-叛者,反背之辞也。 、 《汉书·五行志》-侯不朝,兹谓叛。 、 《公羊传·定公八年》-叛者五人。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皆叛之。
【组词】
众叛亲离;反叛、 叛道、 叛败、 叛镇、 叛附、 叛服、 叛降
零乱的。
【引证】
《文心雕龙》-约则义孤,博则辞叛。
2.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