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7:37
叛违: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背叛和违反,通常指违背信任、承诺或规则的行为。它强调了对原有忠诚或约定的彻底背离。
“叛违”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叛”和“违”两个字组成。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对君主或国家的背叛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违背信任或规则的行为。
在**文化中,“叛违”通常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涉及对权威或社会规范的挑战。在某些历史时期,如春秋战国时期,叛违行为被视为对国家稳定和秩序的威胁。
“叛违”这个词往往引发负面情感,如失望、愤怒和背叛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忠、欺骗和破坏信任的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之间的叛违行为,这导致了长期的友谊破裂。这种经历让我更加重视信任和忠诚的价值。
在诗歌中,可以将“叛违”融入描述复杂人际关系的诗句:
在月光下,背叛的影子悄然蔓延,
曾经的誓言,如今只剩叛违的余音。
在英语中,“叛违”可以对应为“betrayal”或“violation”。在不同文化中,对背叛行为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背叛是一种严重的道德失范。
“叛违”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揭示了人类关系中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传达深刻的情感和道德判断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分析“叛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个人和专业生活中更有效地使用它。
1.
【叛】
(形声。从反,半声。本义:背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叛,乱也。 、 《楚辞·逢纷》-信中涂而叛之。 、 《左传释例》-叛者,反背之辞也。 、 《汉书·五行志》-侯不朝,兹谓叛。 、 《公羊传·定公八年》-叛者五人。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皆叛之。
【组词】
众叛亲离;反叛、 叛道、 叛败、 叛镇、 叛附、 叛服、 叛降
零乱的。
【引证】
《文心雕龙》-约则义孤,博则辞叛。
2.
【违】
(形声。从辵(chuò),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违,离也。 、 《尔雅》-违,远也。 、 《诗·邶风·谷风》。传:“离也。”-中心有违。 、 《书·酒诰》-薄违农父。 、 《楚辞·离骚》-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组词】
违别、 违离、 违恋、 违阔、 违署、 违远、 违间、 违弃、 违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