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6:08
“伐叛”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讨伐叛乱或叛逆的行为。字面意思可以分解为“伐”(攻击、讨伐)和“叛”(背叛、叛乱),结合起来就是指对叛乱分子的军事或政治行动。
“伐叛”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历史或军事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始意义。
在**历史上,“伐叛”常常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牺牲和历史的沉重,带来一种严肃和庄重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与历史相关的讨论或阅读中遇到这个词汇,帮助理解特定历史**的背景和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伐叛”来描绘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悲壮:
铁马金戈伐叛时,英雄泪洒古战场。
结合古代战争的画面和战鼓声,可以更好地理解“伐叛”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suppress a rebellion”或“quell a revolt”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伐叛”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较少,但在学*和理解*历史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复杂性和深度。
1.
【伐】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伐,击也。 、 《广雅》-伐,杀也。 、 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组词】
伐祭、 伐杀
2.
【叛】
(形声。从反,半声。本义:背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叛,乱也。 、 《楚辞·逢纷》-信中涂而叛之。 、 《左传释例》-叛者,反背之辞也。 、 《汉书·五行志》-侯不朝,兹谓叛。 、 《公羊传·定公八年》-叛者五人。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皆叛之。
【组词】
众叛亲离;反叛、 叛道、 叛败、 叛镇、 叛附、 叛服、 叛降
零乱的。
【引证】
《文心雕龙》-约则义孤,博则辞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