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3:52
叛道: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背离或违反正统的道义、规则或信仰。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不遵循传统或主流价值观的行为或思想。
在文学中,“叛道”常用来形容那些挑战传统叙事或道德观念的作品,如某些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口语中,它可以指代那些不守规矩或反叛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社会学,它可能指代那些提出新理论或挑战现有理论的学者。
同义词:反叛、异端、离经叛道 反义词:顺从、传统、正统
“叛道”一词源于汉语,由“叛”和“道”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叛”意味着背叛,而“道”则指道路或道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背离正统的道义。
在**传统文化中,“叛道”通常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挑战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对多样性和创新价值的重视,“叛道”有时也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
“叛道”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反叛和挑战的情感色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敢、创新或不安定。在个人层面,它可能激发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也可能引发对秩序和稳定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他总是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起初被视为叛道,但最终他的创新思维为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叛道”:
在传统的阴影下,
我叛道而行,
用笔尖划破沉默,
唤醒沉睡的灵魂。
视觉上,“叛道”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规则图案或反叛的涂鸦艺术。听觉上,它可能与摇滚音乐中的反叛旋律相联系。
在英语中,“叛道”可以对应为“rebellious”或“iconoclastic”。在不同文化中,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那些挑战传统的行为或思想。
“叛道”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或态度,还反映了社会对创新和变革的复杂态度。通过深入理解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1.
【叛】
(形声。从反,半声。本义:背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叛,乱也。 、 《楚辞·逢纷》-信中涂而叛之。 、 《左传释例》-叛者,反背之辞也。 、 《汉书·五行志》-侯不朝,兹谓叛。 、 《公羊传·定公八年》-叛者五人。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皆叛之。
【组词】
众叛亲离;反叛、 叛道、 叛败、 叛镇、 叛附、 叛服、 叛降
零乱的。
【引证】
《文心雕龙》-约则义孤,博则辞叛。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