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8:05
急则抱佛脚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在紧急情况下才去求助于佛脚,比喻平时不努力,到了紧要关头才匆忙求助或努力。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即平时不做好准备,到了关键时刻才急于补救。
在不同的语境中,“急则抱佛脚”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急则抱佛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勤奋和准备的重视,以及对临时抱佛脚行为的批评。
在文化中,勤奋和准备被视为重要的美德。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广泛使用,用以批评那些平时不努力,关键时刻才急于求成的人。它反映了**人对于勤奋和准备的重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批评和讽刺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平时不努力,关键时刻才急于求成的人。它提醒人们要勤奋和有准备,不要等到最后关头才匆忙行动。
在学*和工作中,我经常遇到一些人平时不努力,到了考试或截止日期才匆忙准备。这种行为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往往效果不佳。因此,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勤奋和有准备,不要成为“急则抱佛脚”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急则抱佛脚”融入到描述勤奋和准备的主题中:
勤奋如春日之苗,
不劳则无获;
准备如秋日之实,
不备则无成。
急则抱佛脚,
终是徒劳无功。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匆忙求助于佛脚的场景,这种场景带有一种匆忙和无助的感觉。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匆忙的脚步声和急促的呼吸声,这些声音都反映了紧急和匆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last-minute rush”或“panic before the exam”,这些表达也反映了临时抱佛脚的行为。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反映了人们对于勤奋和准备的普遍重视。
“急则抱佛脚”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勤奋和有准备,不要等到最后关头才匆忙行动。它在文化中广泛使用,反映了人对于勤奋和准备的重视。在学*和工作中,我们应该避免成为“急则抱佛脚”的人,而是要勤奋和有准备,以提高效率和效果。
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则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1.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
3.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4.
【佛】
违背。 同: 拂
【引证】
《集韵》-佛,戾也。或作拂。
——见“仿佛”(fǎngfú)。
5.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