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0:58
词汇“急兔反噬”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用来形容在危急时刻,弱者被迫采取极端手段进行反击。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急兔反噬”字面意思是,在紧急情况下,兔子被迫反击,甚至可能咬伤追捕者。这个成语比喻在绝境中,弱者也会奋起反抗,不轻易屈服。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寓言故事,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逐渐成为描述弱者反抗的固定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即使在绝境中,人们也应该保持反抗的精神,不轻易放弃。
这个成语给人以鼓舞和激励,让人联想到在逆境中坚持和斗争的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急兔反噬,不屈的灵魂在黑暗中闪耀。”
想象一只兔子在猎人的追捕下,突然转身反击的画面,这种场景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cornered rat will fight”,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具体形象有所不同。
“急兔反噬”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不应放弃反抗和斗争的勇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急兔反噬辄酿祸,汹汹纠众寻干戈。
1.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2.
【兔】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 、 《论衡·奇怪》-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 、 《诗·召南·兔置》-肃肃兔罝。 、 《礼记·曲礼》-兔曰明视。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 、 、 、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 、
3.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4.
【噬】
(形声。从口,筮(shì)声。本义: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噬,嗂也。喙也。 、 《易·杂卦》-噬嗑食也。 、 《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无不噬也。 、 《考工记·梓人》-欋杀援筮(噬)。 、 唐·柳宗元《三戒》-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 《明史·海瑞传》-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组词】
噬指、 噬脐、 噬犬,噬狗、 噬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