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4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42:08
原野:字面意思指的是广阔的自然区域,通常指没有被建筑物或人工设施覆盖的大片土地,可以是草地、荒地、森林等自然状态的地区。
原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原”和“野”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原指平坦的土地,野指未开垦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原野”一词。
在**文化中,原野常常与田园诗般的理想生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自然、和谐与宁静。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原野也常常被视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象征。
原野这个词往往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生活。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原野常常与童年时的乡村生活联系在一起,那里的原野是我和朋友们玩耍的天堂,充满了欢笑和回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原野”:
在那片无垠的原野上, 风儿轻拂着金黄的麦浪, 我的心随着鸟儿的歌声, 飞向那遥远的自由天堂。
原野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草原、风吹过草地的声音、以及远处牛羊的叫声。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共同构成了对原野的生动印象。
在英语中,与“原野”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prairie”或“wilderness”。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自然和野性。
原野这个词在我对语言的理解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象征。通过对原野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语言在表达这些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1.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