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8:24
词汇“犀柄麈尾”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和文献中,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犀柄麈尾”字面意思是指用犀牛角制成的柄和用麈(一种鹿类动物)的尾巴制成的拂尘。在古代,这是一种贵族或文人雅士使用的器具,象征着高贵和雅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散文等,可能会提到“犀柄麈尾”来描绘人物的高雅气质或环境的奢华。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过于古雅和专业。
同义词:犀角拂、麈尾拂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过于特定,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犀柄麈尾”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犀牛角和麈尾的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器具的使用逐渐减少,这个词汇也变得不常见。
在古代**,犀柄麈尾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常被用于文人雅集或贵族的日常生活中。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珍宝的珍视。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雅、高贵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和精致的艺术品。
由于这个词汇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犀柄麈尾”来增添作品的古雅氛围,如:“犀柄麈尾轻拂过,古琴声中梦回唐。”
结合古代绘画或影视作品中对文人雅士的描绘,可以更好地理解“犀柄麈尾”的视觉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琴的悠扬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器具可能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但同样象征着高贵和雅致。
“犀柄麈尾”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色彩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物质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现代语言学*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
2.
【柄】
(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柄,柯也。(柯:斧柄。) 、 《仪礼·少牢礼》-覆之南柄。 、 《仪礼·大射礼》-有柄。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
【组词】
柄子、 刀柄;勺柄;曲柄
3.
【麈】
驼麈 。即“麋鹿”。俗称“四不像”。
【引证】
《文选·左思·蜀都赋》-翦旄麈。
麈尾(用麈的尾毛做的拂尘)的省称。
【引证】
欧阳修《和圣俞聚蚊》-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
【组词】
挥麈、 麈尾
4. 【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