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0:2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0:29:26
词汇“犀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犀栉”进行分析:
“犀栉”字面意思是指用犀牛角制成的梳子。犀牛角因其坚硬且光滑,古代常被用来制作梳子等用品。
由于“犀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提到用犀牛角制作的梳子,但现代社会由于对犀牛的保护,这类物品已经很少见。
“犀栉”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犀”(犀牛)和“栉”(梳子)组成。在古代,由于犀牛角的珍贵和实用性,犀栉成为一种奢侈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犀牛保护的需要,犀栉逐渐从日常生活中消失。
在古代,犀栉作为一种奢侈品,常被用作贵族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珍贵材料的追求和对奢华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由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犀栉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历史文化的象征。
提到“犀栉”,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奢华生活、贵族的尊贵身份,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在现代,它更多地唤起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思考。
由于“犀栉”在现代生活中几乎不使用,个人应用的例子非常有限。如果有人收藏了这样的古董,可能会在特定的文化展览中展示。
在创作中,可以将“犀栉”作为一个象征元素,代表过去的奢华或对自然资源的反思。例如,在一首诗中可以写道:“时光流转,犀栉静默,见证了岁月的奢华与哀愁。”
由于“犀栉”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它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强烈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如果结合古代宫廷的音乐和服饰,可以构建一个关于古代贵族生活的视觉和听觉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使用珍贵材料制作梳子的传统,但具体到“犀栉”,由于犀牛角的特殊性,它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可能较为相似。
“犀栉”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犀栉”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物质文化,以及现代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库。
1.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
2.
【栉】
(形声。从木,节声。本义:梳子、篦子的总称)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疏:“比密曰栉,尤密者曰茝。”-栉,梳比之总名也。 、 《仪礼·士冠礼》-奠纚笄栉于筵南端。 、 《仪礼·丧服礼》。注:“以栉之木为笄或曰棒笄。”-恶笄者,栉笄也。 、 《诗·周颂·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 《庄子·寓言》-妻执巾栉。
【组词】
栉佩、 栉珥、 栉栉、 栉密
用梳子梳头发。
【引证】
白居易《与元九书》-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
【组词】
栉工、 栉束、 栉冠、 栉掠、 栉梳、 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