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1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18:14
“漱石枕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石头漱口,用流水作枕头”,比喻隐居山林,过简朴自然的生活。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故君子之居也,必以其类;君子之游也,必以其道。是以漱石枕流,非以自苦也,乃所以乐其乐也。”
在文学作品中,“漱石枕流”常用来描绘隐士或高人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使用,但在讨论生活方式、价值观或自然环境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被用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的本质。
“漱石枕流”源自《庄子》,庄子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这个成语反映了庄子哲学中对简朴生活的推崇和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在**传统文化中,隐居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被视为对世俗的超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种生活方式在文人墨客中尤为流行,他们通过隐居来寻求创作灵感,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个成语给人以宁静、淡泊、超脱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清澈的溪流、静谧的山林和简单的生活,激发人们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社会,虽然大多数人无法真正实践“漱石枕流”的生活方式,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简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间清泉漱石响,枕流听风梦自闲。”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隐士坐在溪边,用石头漱口,头枕在流动的溪水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山林,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和鸟鸣。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隐居生活概念可以与“hermit”或“recluse”相联系,但“漱石枕流”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精神上的自由。
“漱石枕流”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描述,也是对精神追求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平衡,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简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们对生活哲学的理解,增强了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放浪形骸之外。
孙子荆年轻时不想当官,准备过隐居生活,他告诉王武子“当漱石枕流”,实际上应该说“漱流枕石”。王武子乐了,笑他用石头漱口、用泉水作枕头。孙子荆只好辩解说:“用泉水作枕头可以洗耳,用石头漱口可以磨牙。”
1.
【漱】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 《礼记·内则》-咸盥漱。 、 《礼·内则》-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
【组词】
漱盂、 漱流、 漱盥
洗涤。
【引证】
《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清漱。
【组词】
漱涤、 漱澣、 漱浣、 漱濯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3.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