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8:39
“漱玉词”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漱”和“玉”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通过漱口使玉石清洁,比喻文辞清新脱俗,如同经过漱洗的玉石一般晶莹剔透。
在文学语境中,“漱玉词”常用来形容诗词或文章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文学评论或学术讨论中,它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
同义词中,“清词”强调语言的清新,“丽句”强调句子的美丽,“佳句”则指好的句子。反义词则分别对应粗俗、简陋和庸俗的语言。
“漱玉词”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对文辞的追求,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如同经过精心雕琢的玉石一样,既美观又富有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语言和意境都非常优美的文学作品。
在**文化中,玉石象征着纯洁和高贵,因此“漱玉词”也承载了这样的文化内涵。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在古典文学领域。
“漱玉词”给人以清新、高雅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清晨的露水、晶莹的玉石和优美的诗句。这种词汇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阅读或写作时使用“漱玉词”来形容那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美文句,或者在与文学爱好者的交流中提及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漱玉词轻启,一缕清风,携来诗意。”
视觉上,“漱玉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滴在玉石上的画面,或者是古典园林中流水潺潺的景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筝的悠扬旋律,或者是清晨鸟鸣的和谐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形容词如“elegant”(优雅的)或“exquisite”(精致的)来传达相似的意境。
“漱玉词”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词汇,它不仅形容了语言的清新和优美,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1.
【漱】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 《礼记·内则》-咸盥漱。 、 《礼·内则》-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
【组词】
漱盂、 漱流、 漱盥
洗涤。
【引证】
《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清漱。
【组词】
漱涤、 漱澣、 漱浣、 漱濯
2.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3.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