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5:51
总漕(zǒng cáo)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特别是在明清两代,指的是负责管理漕运的最高官员。漕运是指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和其他物资,尤其是从江南地区向京城(如北京)运输粮食的系统。总漕一职通常由朝廷任命,负责监督整个漕运系统的运作,确保粮食安全、准时地运达目的地。
在文学作品中,总漕可能作为一个历史背景元素出现,用以描绘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口语和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但在历史学、考古学和相关学术研究中,总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总漕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漕运系统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在明清两代,总漕的职位和职责逐渐明确和规范化,成为中央政府管理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漕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涉及到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官员的廉洁与效率等多个社会层面的问题。
总漕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水路运输的艰辛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神秘感和探索欲。
在日常生活中,总漕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政治或经济话题时,了解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管理方式。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总漕可以作为一个关键角色,通过他的视角展示古代漕运的复杂性和官员的生活状态。
总漕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船、繁忙的码头和官员的严肃形象。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漕运场景的古代画作;在听觉上,可能是官员们讨论政务的声音或是船只在水面上行驶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总漕这一概念的词汇,但类似的官职和职责在不同文明中都有出现,如古罗马的粮食供应官员。
总漕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和学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也能增进对古代**社会结构和政治运作的理解。
1.
【总】
(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总,聚束也。 、 《广雅》-总,结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史记·孝景帝》-令徒隶衣七总布。 、 《汉书·王莽传》-总布二匹。 、 《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 、 《新唐书》-以麻总发。
【组词】
总发、 总角之好、 总丱
2.
【漕】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 、 《史记·平准书》-漕转山东粟。 、 《史记·萧相国世家》-转漕给军。 、 《汉书·武帝纪》-穿漕渠通渭。 、 《汉书·食货志》-岁漕关东谷。 、 《史记·河渠记》-关东漕粟。
【组词】
漕船、 漕粮
可供运输的河道。
【引证】
《红楼梦》-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