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4:30
弃命:字面意思是指放弃生命,通常指自杀或因某种原因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放弃某种重要的东西,如放弃自己的原则或信仰。
“弃命”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即为放弃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生命被视为极其宝贵,因此“弃命”通常带有负面含义,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生命至上”相悖。
提到“弃命”,我感到一种深重的悲哀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这个词,因为它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然而,在讨论心理健康或社会问题时,这个词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绝望的深渊,他选择了弃命,如同落叶归根,无声无息。”
视觉上,“弃命”可能让我联想到黑暗、孤独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寂静无声,或是悲伤的音乐。
在英语中,“弃命”可以对应为“give up one's life”或“take one's own life”,在不同文化中,对生命的看法和价值观念有所不同,因此这个词的使用和理解也会有所差异。
“弃命”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词汇,它提醒我们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复杂性。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