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2:57
词汇“妆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含义。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妆殿”字面意思是指供人化妆的宫殿或房间,通常与古代宫廷文化相关。在古代,宫廷中的女性,尤其是妃嫔和宫女,会在特定的房间或殿堂中进行化妆和打扮。
“妆”字古已有之,意为化妆、打扮;“殿”字则指宫殿或大堂。两者结合,形成了“妆殿”这一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宫廷中的化妆场所。
在古代**,宫廷文化极为丰富,妆殿作为宫廷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重视和宫廷生活的奢华。
提到“妆殿”,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女性的柔美以及宫廷生活的神秘。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
在现代生活中,“妆殿”一词可能不常使用,但在参观古代宫廷遗址或博物馆时,可能会听到导游或讲解员提及。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可以这样写:“妆殿内,金钗玉簪,映照着宫女的容颜,一抹红妆,诉说着千年的风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女性在妆殿中梳妆的画面,充满了细腻的装饰和柔和的光线。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悠扬。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场所可能被称为“化妆室”或“美容院”,但“妆殿”这一词汇具有浓厚的**古代宫廷文化特色。
“妆殿”这一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宫廷生活和女性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1.
【妆】
(形声。从女,爿(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娤。-妝,饰也。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不待饰装(妆)。 、 司马相如《上林赋》-靓莊(妆)刻饰。 、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引证】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战国策·魏策》-苍鹰搏击于殿上。 、 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聊斋志异》-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 、 《汉书·黄霸传》-有举孝子者先上殿。 、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浮屠北有佛殿一所。
【组词】
宫殿、 殿陛、 殿直、 殿使、 殿脚人、 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