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4:17
“刻画入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描绘或描述某事物时,能够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其特征和细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事物精细、深入的描绘,使得被描绘的对象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在文学作品中,“刻画入微”常用于评价作者对人物性格、情感或环境细节的描写。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赞赏某人做事细致、考虑周到。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设计或科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对细节的高度关注和精确处理。
“刻画入微”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刻画”指的是雕刻或绘画,而“入微”则意味着深入到细微之处。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刻画入微”体现了对细节的重视和对完美的追求。这种文化价值观在艺术创作、文学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赞赏和敬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细节上下功夫、追求卓越的人和作品,激发我对精致和完美的向往。
在我的写作中,我常常努力做到“刻画入微”,无论是描述场景还是塑造人物,都力求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细节和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她的轮廓刻画入微,每一缕发丝都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视觉上,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细腻的油画或精致的雕塑,每一笔每一刀都透露出艺术家的匠心独运。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那些细致入微的音乐作品,每一个音符都经过精心安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ticulous”或“detailed”,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细致和精确,而不像“刻画入微”那样强调艺术性和深度。
“刻画入微”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指导我在写作和创作中追求细节和深度,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细节和质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价值。
人物栩栩如生,器物~,简直是梁亦清又复活了!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3.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4.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