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2:39
奠仪: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在丧葬仪式中给予死者家属的财物或礼品,用以表达哀悼和支持。它是一种传统的礼仪行为,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
奠仪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丧葬俗中就有给予财物以帮助家属处理后事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奠仪的形式和意义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哀悼和支持的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奠仪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俗,它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反映了生者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下,奠仪的形式和价值可能有所不同。
奠仪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庄重和哀伤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不可避免,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责任感。
在个人经历中,奠仪可能是在参加丧礼时需要考虑的事项之一。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家属的支持和安慰。
在诗歌中,奠仪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短暂和人际关系的深厚:
奠仪一束,哀思满怀, 生命如花,转瞬即逝。 亲友相扶,情深似海, 在世虽短,爱永流传。
奠仪可能让人联想到丧礼上的白色花朵、哀乐和沉重的氛围。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者的慰藉。
在不同的文化中,类似的*俗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丧葬时给予的财物可能被称为“condolence gift”或“memorial donation”。
奠仪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哀悼,也体现了社会关系和文化俗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奠仪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一传统礼仪词汇。
1.
【奠】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东西的基物。本义:设酒食以祭)。
同本义。特指初死时的备供品敬礼。
【引证】
《说文》-奠,置祭也。 、 《诗·召南·采蘋》-于以奠之。 、 《周礼·牛人》。注:“丧所荐馈曰奠。”-共其奠牛。 、 《礼记·祭统》。注:“非时不而祭曰奠。”-舍奠于其庙。 、 《礼记·郊特牲》。注:“谓荐熟时也。”-故既奠。 、 《礼记·檀弓》-有司以几宴舍奠于其墓。 、 清·袁牧《祭妹文》-奠汝又不见汝食。
【组词】
祭奠、 奠馔、 奠飨
2.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